图片
文章正文
罗满元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2-08 15:29:24    文字:【】【】【

admin2023/02/08

 

 

 

三年跳六级,15岁少女“跳”进清华成“直博”

 

在中国最负盛名的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位来自湖南的女孩子颇具“神童”色彩。她从小无拘无束,蹦蹦跳跳,花6年半时间就轻松读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大学期间,她仍然活泼可爱,品学兼优,还主动承担了学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并有所创新。毕业时,校方特批她免读硕士,直读博士……

1981年出生的李路珂,曾是清华大学傅年熹教授门下的“直博”生,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博士生毕业时年龄最小的女生之一。

李路珂的父亲李永生,是湖南机床厂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梁修裴,是长沙市第11中学的教师。

说来人们也许不相信,1996年,15岁的李路珂在湖南最有名的重点中学——长沙一中高中毕业,以湖南“高考女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但从小学到大学,她除这次高考外,却从未拿过“第一”,哪怕是班里的第一。

“我确实拿不到第一。”李路珂诚诚实实地说。

“她拿不拿得到‘第一’,我们不在乎!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成功,也相信我们的女儿会成才。”李永生夫妇胸有成竹地说。

李路珂6岁读小学一年级时,已经在父母的指导下轻松愉快地学完了小学6年的全部课程,可老师说她上课不按规定把双手反扣在座椅背后,说她作业不合“规矩”,说她学习也不“冒尖”。

李永生夫妇听了不禁大吃一惊,但当他们又认认真真对女儿的品行和学业进行了一番考核评价之后,又释然了。

少年李路珂

李永生夫妇决定让女儿跳级,而且连跳三级,直读四年级。

四年级的老师仍然认为,李路珂成绩“不冒尖”,作业还是不合“规矩”。由于学习不出类拔萃少有表扬,一些同学便把一个很有褒奖色彩的词用得有了讽刺意味:“李路珂,跳级生!”

“其实,我家路珂的成绩也在前几名,但由于跳了级又没得‘第一’,所以就被认为‘不冒尖’;又因为作业往往省却了一些步骤,一些符号书写得不整齐,回答问题又不能面面俱到,这自然又不合‘规矩’了。老师们是对的,但我心里也有数……”老师有老师的要求,李永生有李永生的“尺寸”。李永生理解老师,但是他更相信自己。于是在李路珂读完四年级之后,只读了几个月五年级,李永生夫妇又让女儿连跳三级,插入初二学习。

果然,李路珂在中考中,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赫赫有名的长沙一中。

然而,读高一的李路珂,有一次考试,化学仅得了27分。李路珂回到家里,一脸心事。

问明原委,李永生对女儿哈哈大笑:“别说27分,就是7分也没关系。你看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又知道了努力的方向,还有赶不上的道理?”

女儿感到一身轻松。自此之后,她的理科成绩一路上升。

李路珂天生是个文体爱好者。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玩多了会影响学习,可李永生夫妇却经常帮着女儿买提琴、买二胡、买吉他、买足球、买相机、买画夹;学校有什么活动,只要女儿能说出道理来,他们就全力支持,并与女儿一起做准备。“一个现代学生,最低要有两项以上的文体方面的爱好。”这是李永生的要求与阐释。如今,李路珂拉得一手好二胡,唱得一嗓子好歌,是个球迷,读大学时还经常主持联欢晚会。

 “跳”进清华的李路珂和她的父母

上高中时,李路珂这个独生女,才12岁。当教师的母亲“心狠”地要她寄宿,双休日尽量少回家,自己的衣裤被褥自己洗,一月的伙食费由她自己统筹安排使用,学校的公益活动要积极参加,寒暑假尽可能地与同学一起给人家打点短工。她是班干部,年纪虽小,但班里的不少活动都由她组织,俨然一个“小当家的”。有一次,班里组织学生到南岳游览,把钱交给她管,几千块钱的进进出出,竟毫厘不爽。“李路珂干什么像什么。”班主任刘静这样评价她。

全面要求,全面发展。李路珂蹦蹦跳跳,提前“长大”了。“15岁,我进了清华。儿童时代一个混沌不清的梦想竟然奇迹般地被我实现了,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从此,我就要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创造属于自己也属于祖国的一切了……”这是李路珂刚上大学时吐露的心声。

“我是学设计的。我认为,对孩子的培养,也要有个‘整体设计’,从思想品德到知识结构,从体质到心理到美育,都要通盘考虑,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和实践这个‘整体’思想……”这,或许就是李永生的“整体论”教育法了。

1996年高考,15岁的李路珂以657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她是当年湖南年龄最小的考生之一,却坐上了湖南高考龙虎榜的“头把交椅”。而且,明白底细的人还知道:李路珂从小学到高中,只在学校读了6年半的书!

于是,有人说李路珂是“神童”。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现在的孩子,各人的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我家路珂天赋并不高,关键是我们实施的教育比较科学,比较成功……”梁修裴并不把女儿看作“神童”。

那么,奥秘究竟在哪儿呢?

“最大的奥秘就是先把母语学好……”李永生夫妇几乎是异口同声。

李永生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从自己学习、工作和教学的长期实践中悟到了一个道理:学好母语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具有决定性的基础作用。

按照李永生夫妇的“整体设计”,女儿刚满3岁,他们就开始了对她的早期教育。到6岁时,李路珂已经超额完成了小学的学业。李路珂的早期教育当然始于母语。不过,这种“母语工程”经过李永生夫妇的精心营建,都是在不经意间进行和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的。李路珂的母语学习可以说是轻松愉快、水到渠成。

李永生把女儿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扫盲,二是巩固,三是升华。

博士李路珂

李永生先是把许多浅易、生动、有趣、美丽的故事找来,由爱人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制成录音带,然后在家里不时播放,女儿不知不觉听上了瘾,听熟了又说出来,父母又把她说的故事录起来对照播放,渐渐地,李路珂听的故事越来越多,知道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语感越来越好,语音越来越准,语汇越来越丰富,口才也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他们每天又花两个小时左右,带女儿去逛街郊游,遇桥说桥,遇车说车,见花说花,见鱼说鱼。然后,他们告诉女儿,这些故事、这些话语书上都有,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要是会读、会写、会用这些文字,人就会知道更多更多的事情。于是,李永生又把小学1-12册课本里的生字集中起来,用毛笔一个个地写出来张贴在家里的墙上,让小路珂跟着自己联系所熟悉的事物去认、去读、去写、去组词、造句、说话,不用作业本,就在字贴上读读写写、涂涂画画。在这个基础上,李永生夫妇又为女儿准备了大量的中外童话、小说名著和浅易文言文让她阅读,也不刻意给她提什么具体要求与提示,就让她痴迷地自由自在地走进母语构筑的多彩世界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想不到的是,只两年时间,李路珂不仅掌握了4000个左右的汉字,而且阅读了五六百万字的童话、八九十部小说名著、100篇左右的文言文,并能比较娴熟地运用现代汉语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叫人有点不可思议的是,她完成这些识字、阅读和写作任务,竟没有用过一个正经的作业本。

“完成了这些任务,就等于拿到了一把学习的万能钥匙,就能逐渐达到四个自由阅读的境界,即能自由阅读当代汉语作品、一般的古代作品、中等程度的科普作品和一般的英语作品。”李永生对自己的教法非常有信心。

果不其然,李路珂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小学的其他课程和初中的部分课程一扫而光,而且一点也不吃力。

李路珂上学后,休学两次,三年跳了六级,成绩却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的‘母语工程’产生的效益。”李永生夫妇说。

近些年来,许多科学家、教育家指出,如今的一些大学生,学文的差不多是科盲,而学理的差不多又是文盲,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语言文字教学已经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李永生夫妇的“母语工程”恰好印证了专家们的论断,纠正了这一偏差。

读书免不了要考试。特别是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的那个学年,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你疲惫不堪也好,招架不住也罢,但你都得要参加,因为学校、老师、家长都要求你过这一道一道的“关”。

面对如此频繁的考试,李永生夫妇痛心疾首地说:“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不是人读的!”

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免受考试之苦,李永生夫妇商议,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力,不让女儿读小学六年级,直读初二。“我们还曾打算不让她读初三,但升高中必须得参加初中毕业会考,那是路珂最疲劳最受苦的一年。”李永生至今还在痛惜。

实际上,为了减轻女儿的课业负担,早在李路珂上小学时,李永生就到学校去请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准许李路珂不做家庭作业,老师们当时还大感意外地吃了一惊。

更早一点,李路珂刚上学又休学在家自学时,李永生夫妇每天给女儿安排的学习内容简要明了,要求很低。

科考路上的李路珂

李永生夫妇每天也要对女儿“考试”一次,但时间不超过10分钟,也不用纸和笔,只是根据学习内容问一问,能答出其中的一两点就算“过关”,哪怕答得有些史料未及,但只要女儿有自己的道理,也行。

李路珂一直享受这种“轻松读书”的待遇,所以对学校考试也恨也烦,但从读初三开始,她又不得不去适应。她调侃着说;“老舍说过,考试制度是最好的制度。被考死的自然无须用提,假若考而不死,你就放胆地活下去吧……哦,读书总要考试,而且总是考不完的!你瞧,星期三考语文星期五考英语星期六数理化三门一齐考!没法,硬着头皮去考吧!真是考而不死是为神仙也!”

进入清华后,李路珂又感受到了不用参加频繁考试、一身轻松的愉快,但她仍然品学兼优,活泼可爱。大二时,她的英语就过了六级。大五时,她加入了共产党。她对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看得很清很远。她在学校组织了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活动,利用节假日、实习与考察访问的时间和时机,5年间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画了大量的建筑速写,拍了许多建筑照片,还写了一系列好文章。同时,她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学校发起成立了一个学术团体——“63”营造学社,旨在追寻清华大学建筑学创始人梁思成教授的足迹,建立中国古代建筑的详细图集,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她的追求和创新,引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史专家傅年熹教授的关注和称赞。20016月,清华大学特别批准,李路珂免读硕士,直读博士。从此,李路珂便成了傅年熹教授门下的得意弟子,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女博士生之一。

风华正茂的李路珂

李路珂在读了四年博士之后,特意谈了自己在清华求学的感受。她说:“清华人绝不只是‘书呆子’。我的父母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让我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那就是‘人一定要聪明’。‘聪明’就是身体四肢的‘clever’,就是学习起来那种一触即发的灵动,就是踏青赏雪时出人意料的发现,就是谈吐之间的妙语连珠……在清华,在这片自由、活泼、高速变化、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我感到那种被‘应试教育’催眠过的‘聪明’又在我身上苏醒了……”

李路珂博士毕业后,又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艺术史系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如今,她在清华大学任教,已经是我国建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

但愿我们的每一个青少年都像李路珂这样,变得越来越“聪明”——因为少年慧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6    罗氏文学艺术网  皖ICP备16007674号-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