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章正文
黄祖示:传奇将军的英雄传奇(罗满元)
作者:罗满元    发布于:2020-12-26 13:00:01    文字:【】【】【

罗满元2020/12/26

 

1999年,湖南省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的美义亭,突然冒出了一栋漂亮的小楼房,小楼房的大门两旁镌刻的那副对联格外醒目:“敬天敬地敬父敬母敬乡谊,爱国爱党爱军爱家爱人民”。

长湖村的村民们悄然议论开了:“看来黄将军要回乡干大事了!”

果然,退役不久的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黄祖示将军只身从省会长沙回到了偏僻的故乡。他豪情万丈地宣布:我要带领乡亲们在美义亭办一个现代化的大奶牛场!

于是,一位传奇将军的英雄传奇又在韶山这块红土地上续写开来……

从“放牛娃”到战士

19407月,黄祖示出生在一个世代贫穷的农民家里。

黄祖示一共有兄弟6个,他不是老大,也不是老满,而是排行老三,可他在六兄弟中从小就像个“头”,用他二哥黄祖建的话说:“他从小就天不怕地不怕,是我们六兄弟中胆子最大、点子最多、最调皮的一个,我们其余五兄弟都不敢惹他。

小时候,黄祖示在山上放牛砍柴,谁家的山都敢去。有一次,他到地主家的山上砍柴,被地主的家丁发现了,家丁抢了他的柴刀,并把他抓起来捆着打。放出来后,他当夜溜进地主家,把地主家堂屋里的神像砸得粉碎……从此,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把他看成了“英雄”。

解放后,土改刚完成,14岁的黄祖示就被乡亲们推举为互助组长,后来又被选为生产队长。“我可能是当时中国年纪最小的互助组长和生产队长了。”至今谈起那时的英雄豪杰,黄祖示仍还感到格外自豪。

韶山修青年水库那年,18岁的黄祖示风华正茂,与他一同长大的青年小伙子自然把他选为工地民兵营长。他带领广大青年日夜奋战,只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把水库修好了。

19596月,19岁的黄祖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坚定了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交给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1959年冬季征兵,黄祖示政审、体检双双合格,应征入伍。临走前,当地领导和部队首长征求他家长的意见,时任大队妇女主任的母亲却没有附和着唱高调,而是来了个“实话实说”:“我有6个儿子,家里生活比较苦,出去一个就会减轻家里一份负担,要是出去了能闯出一条路,将来有碗好饭吃,我做娘的也就心满意足了。”

黄家人没有想到,黄家这个从小就有血性的男子汉这一“出去”,不仅“闯出了一条路”,而且“闯”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黄祖示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出去”,竟然把自己这个小学还没读完的“半文盲”千锤百炼成了文武双全的大将军。

从战士到将军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谁的名言,黄祖示当时不知道。但黄祖示一到部队,就立志将来要当个将军。不过,他更深深地懂得,要当将军,首先要做个出色的士兵。

于是,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黄祖示时时刻刻都在加倍地锤炼自己。他克服文化低的困难,苦学苦钻毛主席著作,并学以致用,用有所获,成了全军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苦学苦练军事技术,并作风顽强,素质过硬,在19621963年全军和军区技术尖子大比武中,连夺防化兵侦察万米长途越野比赛两项冠军。从入伍到1964年初,他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学雷锋标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644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军开展向黄祖示等同志学习的活动;三总部随后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黄祖示等人事迹展览;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中国青年报》和全国各地报刊先后发表了《向阳花开》、《革命战士进行曲——记雷锋式的战士黄祖示》、《忠心耿耿为人民》等系列报道,宣传黄祖示的先进事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等相继出版发行《毛主席的战士——黄祖示》、《为革命而学》等连环画册;陶铸欣然题词:“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的时代,一定会涌现出社会主义的新人——像雷锋、黄祖示这样的新人……”196451日,黄祖示应邀出席天安门“五一”劳动节观礼活动,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4年底,黄祖示奉命奔赴西北,参加我国第二颗原子弹的试验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在爆炸中心进行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的取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再次荣立二等功。1965531日,黄祖示和参加核爆试验的功臣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们。

黄祖示在军旗下前进,在战斗中成长,成了与雷锋、欧阳海齐名的英雄模范,成了全军全国学习的楷模,韶山人为此感到骄傲,黄家人为此感到欣慰,他们说:“黄祖示这样有出息,为我们韶山人争了光。”然而,更让他们感到欣喜的是,黄祖示总是保持着英雄本色,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最后成了我党的一名高级干部,成了我军的一位高级将领。

1969年到1986年,黄祖示从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团政委一直升任到师副政委、师政委。从连队到师部,从基层单位到领导机关,从内地到边疆,黄祖示的职务变了、岗位变了,但他始终没有脱离过基层,始终没有丢掉战士的本色。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黄祖示率部开赴前线。战备训练时,他总是带着背包住在连队,跟班操练;部队行军作战,他总是带领尖刀部队冲在第一线,与参战官兵生死与共。戍边8年,他年年与战士在一线共度春节,有时还在坑道里;他每年用三分之二的时间下连队、爬阵地、上哨所。连队干部风趣地说:“不怕敌人打炮,就怕黄政委驾到。”机关干部则说:“不怕写材料熬到天明,就怕跟黄政委下基层。”他领导的部队喊出的“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口号,曾经传遍大江南北,让全国人民热血沸腾。1986年,当南疆的硝烟渐渐散尽、宁静祥和的空气已然吹来的时候,黄祖示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最后一次来到战地。他手拄拐杖,望着无风无浪的中越边境,深情地点了点头:“战争是为了和平啊!”

1986年,黄祖示调任湘潭军分区政委。1990年,黄祖示调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并被授予少将军衔。黄祖示又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向这位从士兵到将军都是一代军人杰出代表的军中骄子授衔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向他表示祝贺。

湖南是全国水患最频繁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成了将军的黄祖示,几乎每年都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1991年大战澧水,灾区群众在“军区情意永载千秋”的石碑上特别刻上“黄祖示少将”的大名;1994年“龙王港大战”,他一马当先抢大险,“将军与大堤同在”的豪迈气概撼动了三湘儿女的心灵;1995年益阳救援,“将军追着洪水走”的故事广为传颂;1996年抢救东洞庭湖垸溃堤战,人们赞誉他为“年过半百的将军,抗洪抢险的斗士”;1997年急救榨坝湖干堤,他站在险堤上,高呼“人在堤在”;1998年,望城大众垸溃堤抢修大捷,长沙市委、市政府代表560万长沙人民专门向广州军区、中央军委为他请功……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黄祖示将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曲新时期的“英雄赞歌”,再次成了闻名省内外、军内外的“抗洪将军”。

黄祖示由此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从将军到“牛司令”

1999年,年届花甲的黄祖示将军光荣退役。

退役了,全家人好不高兴。黄祖示的夫人胡爱华中校,是位军中女杰,已退役好几年了;他们的儿子儿媳都在省直新闻单位当编导当记者;他自己也早已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也早已是个“准书法家”。夫人和儿子儿媳都以为,这下好了,他们家这位一生都在外奔波战斗的“家长”和“首长”终于可以在家安安心心地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了。可他们想错了。黄祖示先是花了些时间在家里整理了一遍自己40多年军旅生涯的资料后,就开始下农村做调查,回家后又向家人作“汇报”,说哪乡哪村产业结构调整得好,大有发展前途;哪村哪组的问题还比较多,值得好好研究和解决。有一天,他突然郑重其事地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向大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计划:通过调查,他发现自己的老家长湖村整体上还很落后,他要在那里建一个大型水奶牛场,带领家乡人民发家致富,他过去是个“放牛娃”,现在要回乡当个“牛司令”!

他的这个“计划”一提出,全家人一致反对。可是,“反对无效”,黄祖示“就这样定了”。家人无可奈何,只得又反过来全力支持他。

当他以“一个解放军老战士”的名义回到家乡,把这个“计划”向乡亲们宣布的时候,开始,乡亲们也一个都不相信,但当他正儿巴经地跟乡亲们一笔一笔细算养水奶牛能带来多少实惠,乡亲们一边听一边回想起他一生创造的那无数奇迹后,又全都信了。

于是,黄祖示与韶山市的有关部门和长湖村的父老乡亲一道,通过考察论证,作出了建设“优质良种水奶牛科技示范养殖基地”的规划,“湘潭韶山神牛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了。

于是,黄祖示将军在这里开辟了“一个老兵”的第二战场,带领乡亲们打响了扶贫致富的新战役。

二哥曾慕名到长湖美义亭采访,并应邀坐上将军的越野车,在那座奶牛场参观,在那个新“战场”上穿行,并在车上听将军谈论兴办奶牛场的一场场艰苦“战斗”,并与将军一起兴致勃勃地展望奶牛场的美好未来。但令人遗憾的是,几年后,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奶牛场最后解散了。

然而,年过七旬的老将军并没有停下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战斗。

黄祖示将军知道,长湖村水质甘甜适合酿酒,自己也喜欢饮酒。1959年毛主席回故乡,乡亲们就是用这里的酒款待毛主席的,但那时是作坊式生产,规模小效益低。于是,黄祖示决定接手整改韶山的老酒厂,为家乡打造一款名优酒品。

这一次,黄祖示特别慎重。他邀请国内著名的酿酒大师为顾问,并和贵州、四川的酒厂合作,引进先进酿酒技术,生产出了“韶山冲系列酒”。几年过去,“韶山壹号”等“韶山冲系列酒”已经畅销海内外,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哥最近一次采访黄祖示时,他谈论的是酒——“韶山冲系列酒”,兴之所至,他又俨然成了“酒将军”。

黄将军与二哥一路走一路聊,不觉已到正午,大家全都满头大汗了。二哥趁机关切地问将军:“您也该享清福了,这么热的天还亲自在这里操劳,当初您是怎么想到要回乡来的?能具体说说吗?”将军一听,哈哈大笑:“你们这些记者啊,尽‘套’我。我们事先说过,我只是带你到到处转一转、看一看,但不要写。要写,等家乡更富了、等乡亲们得了更多实惠了,再写也不迟……”二哥毫不气馁:“既然来了,总还是要写点东西。我又不夸大、不虚美,照实写还不行吗?”见二哥如此执着,黄将军又是哈哈大笑:“那好!我们先回家喝杯酒再说!”二哥闻听此言,也来了豪气:“好!喝酒!”将军把大手一挥,用力拉着二哥的手:“回家!喝酒!”

二哥感到:这时的将军,最是英雄!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6    罗氏文学艺术网  皖ICP备16007674号-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