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时读易 通时读志
罗厚造
文/罗兆霖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这是古人的读书之法,是一种以书励学的心理调适内家功夫。
困时读易,通时读志。
这也是一种读书砺志的心法。易指《易》经,志指历史人物志。
天有日月之易,人有穷通之变,时无阻滞之分,运有开塞之别。
无论是凡夫还是伟人,生命的长河中,既会有通达时,也会有穷困日。
所谓草有一春,人有一运,就是再背时的人也有春风吹拂的时光。当然,一路红运的人,也有失蹄闪腰的坎坷时候。
人生,怕的是得意忘形时失身,时不我与时而失志。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集预测于卦象间,隐辨证于爻辞中,人逢困时读之,既可以逆来顺受,自慰心田,还能够避险化灾,趋吉时进。
人在失意时再失志,让自己生命的精气元神流失得丝毫无存,那就是古人所说的行尸走肉了。
人,常常要面对祸福相倚的不确定性,如果得意时忘形,乱智后失性,也会离身败名裂不远了。
所以,人在红运大盛时多读些史志人物传记,如同给自己淋淋冷水浴,知道山外还有高山,人间还有高人。
更重要的是,知道有些人间榜样,如何在得意之后,忘记了“大盛勿禁”(荀子送李斯语)的盛世危言,而招致毁名亡身的人生悲剧。
人生求满易,求全难。
满盈则亏,足全则亡。
求满而不满,如谦卦。求全而不全,如丰卦。
所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遇困厄多读《易》。
读易可以调适疲乱的心理,可以评估利害的权重,可以校正前进的方向,可以预测走势,可以坚守意志。
人生亨通多读志。
读志可以比大小,知高低,识进退,不自以为是,知道谦卑怀玉,以全身家,五福人生。
“困时读易,通时读志”读书法,有益于正心修身。往小处说,可以与时、守位、守业;往大处说,知道如何守家、守身、和天下。
(原文写于2009-07-31 03:06: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