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章正文
我与营上古寨在轮回里的约会
作者:罗仕明    发布于:2016-08-25 19:41:37    文字:【】【】【

罗仕明2016/8/25

  日影含沙,毓秀青峦。晨风轻拂紫色花瓣,彩蝶阡陌醉舞轻尘。黄牛在山坡上啃食青草,鸭梨在树梢间随风悠荡。我们赏着绿茵,车轮慢慢向龙场营上古寨驶去。

  竹影婆娑,清风漫舞。缓行中,作家们的思绪在白云蓝天间飞扬,中巴车在青峰峡谷里欢唱。苍山延绵起伏,陌野葱茏竟翠。虽说道路逐渐变得坑坑洼洼,再又变成羊肠小道,颠簸不已,有的地方还要倒退几盘才能前行。真是险象环生,惊恐万分。但人人都是满怀信心,无一不在静赏窗外美景,细品众山秀色,期冀着这一程即将到来的艳遇。

  营上古寨,三面绝壁,一侧通幽。简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是易守难攻之战略要塞,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兵者在这里安营扎寨,筑墙御敌。再仔细看来,她就像是一个静美、贤淑的娇柔女子,待字闺中,不妖不媚,不骄不躁,被一群强壮的小伙子静静守护着,悉心呵护着。更像是一尊圣洁的女神,娴熟而静美,端庄而幽雅,彰显她的神圣庄严和一尘不染。

   营上古寨位于贵州织金县龙场镇东部的阳光村,距离县城约38公里的路程,是一座悬崖之上的小寨子。主要是因其独特的地理,优美的环境,原始的民俗,硝烟的洗礼,岁月的荡涤而闻名。又因其所在的山极像一头强壮的大象,所以又被称为“象背上的古寨”,同时也有着“石上明珠”的美誉

   漫步进入古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高耸百尺的石碉堡。它俩相距百来米,一前一后布置,这就是古寨的捍卫者、守护神。斑驳的碉楼见证了古寨的沧桑历史,峥嵘岁月,它守一方乐土,保一方平安。碉楼呈四方形,上小下大,全部由近二三百斤重的青石敦压缝而成。三楼中部设有突出的十字型枪眼,下有排水口,五楼有水缸,顶楼设有放风台,地上还有水井。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是卓越智慧的结晶,我们无不感叹建造者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听乡亲们说还有一座六棱碉,我们没有见到,或许是因战争损毁而并未重建。我站在古代通往贵阳的驿道上,仿佛又闻到了硝烟的味道,听到了枪声的鸣响,看见了战争留下的个个弹孔和岁月流逝侵蚀出的道道痕迹。

  古寨内,梁檐嵯峨,巷道深幽。绝大多数建筑物均为木质结构,部分房屋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踏入古寨,清风送爽,阳光明媚。看着青蓝色的砖瓦,望着深褐色的墙柱,还有那些镶嵌在古屋之上的壁板,窗棂之上的木雕,寓意深邃的石刻,我们都惊奇了、诧异了。那不就是我们恍若隔世、时隔千年,一直在期待的约会吗?也或许是我们修行三世、求佛万年,一直在等待的美妙际遇。

  望着袅袅升腾的炊烟,听着虫鸟啾啾的欢鸣,我怅然了、沉寂了,虽然今日我的车轮从此辗过,但在我的意念中,在你的摩挲里,我的心必将长期与古寨融为一体,我的身必将永远与古寨融于无形。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门当户对”的现场见证;在这里,我们随处可见石灰和糯米加固的痕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忠贞;在这里,我们听到了和谐社会的欢歌和笑语;在这里,我们从都市的繁华走向了阡陌的宁静;在这里,我们从人心的浮躁走向了自然的回归;在这里,我们目睹了盛极而衰的因果轮回;在这里,我们倾听了生命的呐喊,感知了岁月的沧桑!

   站在2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远处是巍峨挺拔的“经落山”,脚下是约10公里长的干河坝子。极目远眺,醉意峰峦,轻轻吮吸着新鲜的空气,悄悄观赏着峰峦的静美,我仿佛又看见了人间仙境和海市蜃楼,我仿佛又听见了草原欢歌和藏地佛音,一幅幅极美的画卷在缓缓舒展。那不就是睡梦中的“莲花悬月”、“雾绕经落”吗?那不就是遐想中的“黄金遍野”、“绿浓峭壁”吗?那更像是秋日里神仙悄悄撒落的金色枫叶,还更像是冬天里农家欢歌把酒赏雪的极美画面。

  此时此刻,站在高崖,不想走了!不想走了!如果可以,我真的不想走了。我想远离城市的喧嚣,我想躲避人性的复杂,我想荡涤心灵的浮躁,我想净化尘染的灵魂,我还想在这里养一头牛,喂几只鸡,种几窝小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苍松同在,与山脉同眠。

   缱绻和沉醉随意弥漫,思绪和快意随处缥缈,一声“走了”,我被同伴叫醒,我真的得跟上大部队。我们又走上山的对面,这下我们就能从不同角度领略象鼻石山的风貌了,就能从更深层次感悟营上古寨的韵味了。恰好路过一位苗族老乡门前,他从锅里取出刚刚煮好的糯苞谷,顺手递给超侠和王小明,他们一人一个。闻着刚刚出锅的新苞谷,他俩尽情啃食,超侠还连声说“好香”、“好烫”、“好烫”,玉米棒在他的手中间跳来跳去,那是一场手心里的舞蹈,也是一台无须演练的好戏。
 
  我们来到村公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往家里背煤炭,八九十斤压在他的背上,他还能站在原地和我们说话,足见他的身体十分硬朗,可长长的胡子里和暗淡的眼睛里,不知藏着多少故事,有待进一步探秘,嘴里还不停地叫我们到他家去坐,到家里去耍。
 
   山路又转了一个弯,这下我们能清清楚楚看见大象了,高高的鼻孔,长长的鼻子,威武的身躯,真的很像,极致的美。这时我在想,或许是这里象腿的稳、象背的宽,人们才长住于此的。也正因为脚下厚重,心胸的宽阔,所以才不骄不躁,有穿有吃。

   象鼻洞里还住着一户人家,壁柱早已倾斜,听说在这已经住了好几代了。房子摇摇欲坠,房顶铺盖的是麦桔杆。这家的主人还说,房子上的麦草已经有150多年了,听得大家唏嘘不已。最后大家才知道,其实这个象鼻洞的主人就是这个阳光村的支书,他才真正是名符其实的洞主,那我们就叫他洞主支书吧!希望我们下一次再来时,还能看见他的房子,看见另外一个世外桃园。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6    罗氏文学艺术网  皖ICP备16007674号-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