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章正文
读书让我乐写作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02 19:18:09    文字:【】【】【

admin2024/02/02

 

罗昭伦(重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人的见识,开阔人的视野。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都离不开读书。对我而言,书籍是比朋友更亲近的一位好友。我可以很长时间不见朋友,但长时间不读书却不行。因为读书不仅增强了我的记忆力,还提高了我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记得还在读初中的时候,我是很不喜欢读书的。每到上语文课时,只要语文老师喊朗读课文,就感到头痛,直到初中毕业都是这样。那个时候,我整天幻想着校园外面世界的精彩和离奇。天天渴盼着早点走出了校园,好去感悟外面的世界。如果不是一位语文老师的及时出现,或许我永远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那是1976年刚刚踏上高中门槛的时候,学校安排了一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老师来做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姓田,叫田桂联。至今很清晰地记得,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以《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开头,他仔细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给全班同学讲解了一遍后,才开始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一下子就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下课后,我就找到田老师,请他帮忙把《水浒传》这本书找给我看。书到手后,我几乎是没日没夜地看,没花多长时间就把书看完了。记得我去还书的时候,田老师告诉我,一个人要有知识,有文化,就得好好读书,多读书。只有把书读好了,悟出了书中所蕴含的道理,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

在以后的日子里,田老师就以他独到的教学方法来给我们上每一节课。久而久之,全班同学都自觉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语文。在课堂上,他不光教我们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十分注重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但他更多的是教我们课外要多读书。那个年代,由于大多数学生家庭都很贫困,没有更多的钱去买我们所需要的书,他就把发表有自己文章的各种报刊和杂志提供出来让我们学习、交流,并让我们模仿着写些东西。

在他教我们语文课的两年时间里,我从一个连日记都不想写的人,竟然喜欢上了写作。自那以后,只要他来上语文课要我们朗读课文,或布置写作文,我都十分认真地对待。课余时间,他还给同学们介绍了怎么去读书,如何练笔等方法,并借给我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名著,让我抽时间就读。记得在毕业联欢会的那个晚上,我们好多的学生都哭了,包括我在内。因为我们就要离开学校了,就要离开这位教我们长大和读书学习的老师了。至今我一直没有忘记田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那句话,“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多读多写对人是有好处的。”

1985年底,区里决定在当时的南桐镇金龙村修建水力发电站。我被调到工程指挥部担任文书,这使我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了。工作之余,除读与自己本职工作有关的书,如《公文写作》外,还购买了诸如《怎样写通讯》之类的书来读。通过读书学习,渐渐便开始尝试写一些简单的新闻稿。记得我写的第一篇见报文章是《山村办起卖肉店》,发表在《重庆日报农村版》上。文章不长,大概只有400字左右。当我拿着报社寄给我的样报后,那个高兴劲简直无法形容,整整一个上午就连续看了好多遍。没过几天,收到报社寄来的20元稿费后,我到邮局把稿费取出来,去书店买了一本书名叫《实用新闻写作》的书,这本书至今都还保存在我的书柜里。

1993年底,我被调到区委宣传部,负责编辑《万盛报》。对编写新闻来说,相对要容易一些,但对于编发文学类的稿件,由于自己的基础差,底子薄,要真正把好关,对我来说就有点困难了。于是,我就有意识地购买了《文学概论》《怎样写散文》《小说创作谈》等文学理论书籍和《红楼梦》《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文学名著来读,渐渐地激发了我文学创作的热情。工作之余,也尝试写些散文、小说之类的文章,并慢慢把自己写的一些文学作品投给外地报刊,看看自己的文学天赋究竟如何。在报社工作的几年时间里,除新闻作品外,所写的散文、诗歌等作品,先后被《农民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晚报》《青年作家》《散文百家》等数十家报刊采用。后来调到关坝镇和南桐镇从事领导工作后,虽然日常事务较多,但我仍旧没有放弃读书和写作。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十多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写作作为一种爱好,一种责任。虽然读的书不是很多,在写作上没什么大的成就,但我一直坚持着。因为与读书为伴,和文字为友,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的生活美哉妙哉。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6    罗氏文学艺术网  皖ICP备16007674号-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