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章正文
为了大地的丰收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2-01 20:14:00    文字:【】【】【

admin2023/12/01

 

——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稻体系岗位科学家陈深研究员

作者:罗大容

陈深

97届高中校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稻体系岗位科学家

20235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陈深研究员,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稻体系岗位科学家”称号。这是他继2012年荣获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称号、2016年获得“广东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病害防控岗位专家”称号后,获得了国家级科学家称号。

陈深,广东信宜人氏,1997年毕业于信宜第二中学,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均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他是一名治学严谨、思路敏捷、学识渊博的专家型学者。他在水稻抗病遗传研究上专心致志地工作了20年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终于成长为我国水稻病害防控研究方面的国家级专家!

好一个水稻研究科学家!

(一)

陈深于19789月出生于信宜市白石镇岳龙村。这是一个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山村,当地老百姓有一个说法,作为一名农家子弟,长大后要想有所作为,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刻苦读书考上大学,要么参军入伍,争取提干或转士官。陈深选择了前者,他努力读书,决心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

他从信宜市白石镇的白石中心小学起步,至在华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共度过了24年的寒窗生涯。值得一提的是,陈深2001年至2004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攻读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和2009年至2013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博士,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两段时光,特别是期间他能师承国际知名学者潘庆华教授和阳成伟教授,遇到两位好恩师,使他的学业顺利地完成,为以后的科研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博士毕业典礼上,当华师大校长把博士学位授予这位勤奋治学的学生时,陈深激动得流下了热泪,是呀,多少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怎能不激动?不自豪?于是他成为信宜市白石镇最有恒心的读书人之一,也是他家乡岳龙村走出的第一个博士。

陈深有个爱好,就是博览群书,也喜欢购书。他在信宜二中读高中时,每个月都要从父母给的生活费中节约出几元钱用于买课外书阅读。在读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时,他节假日和晚上经常去的地方是新华书店和学校图书馆,有时看书入谜了,竟忘记吃饭,长此下来,到他博士毕业时,已拥有着近一吨重的书籍,他参加工作后,更是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买他喜欢的书。正是这些书,浓缩成他生命的精髓,成为他进步的阶梯。而他的生命,也分解在这些书里了,书本是他生命的影子。

陈深说,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是科学知识。书籍虽然普普通通,但你一旦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书本就可以变出机械、武器;变出粮食、生活品;变出祖国所需要的无穷尽的宝物。

可不是吗?知识是力量的源泉,是社会前进的加油机。

(二)

20047月,陈深在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业后,被招聘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开始了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1930年由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创办的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及1956年成立的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也是全省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权威科研机构,现设水稻、果树、蔬菜、作物、植物保护、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设施农业、动物科学(水产)、蚕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卫生、农业经济与信息、茶叶、环境园艺研究所和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共15个科研机构,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有占地20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农产品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热带亚热带果蔬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平台。现有在职科研人员、职工2000多人,在职高级职称专家591人,博士以上学历589人,人才济济。

农业科学院的任务就是一句话:为了大地的丰收!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农作物长得更好、更高产!是农科院每一位专家的崇高职责。

能进入这样重要的科研机构工作,是陈深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开始,他被安排到植物保护研究所水稻病害课题组工作,他愉快地服从,从研究实习员干起,到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他研究的方向是水稻抗病基因的挖掘、克隆及应用。

搞科学研究,是一项单调、深澳、烦琐的差事。陈深博士指出,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必须具备五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兴趣,要坚持,耐得住寂寞。二是要细心,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不能马虎,如果前面有一步做错了,后面就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三是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要靠团队力量才容易成功。四是要有责任感,诚实守信。五是要有科研诚信精神。

当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对于新入职的研究人员来说,没有周末可讲,特别是陈深同志十分爱岗敬业,周末也是经常都在实验室或者水稻基地度过,没有半点怨言。为了便于直观研究分析并提取标本,他要经常来到地处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农科院稻田基地下田操作,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实验室做化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水稻遗传的抗性,挖掘改良品种抗性的优异基因,寻找增强水稻抗病能力的新方法,达到少打或不打农药的目的。

(三)

20152月至20162月,陈深受单位委派,由专家推荐,以水稻抗病遗传研究专家、副研究员的身份前往国际水稻研究所当访问学者。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是国际农业科研机构,是一个自主的、非盈利性的国际性水稻研究机构,总部设在菲律宾。它的宗旨是:调集各国科学家到发展中国家来帮助解决水稻生产中的问题。发挥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职能。搜索和保存全世界水稻品种资源、知识和信息,并且无偿地向全世界传播。

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区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占地300公顷,全部种植绿油油的水稻,这里可以说是水稻的独立王国,全世界各地的水稻品种、研究开发出的新水稻品种都在这里种植展示,全世界拔尖的水稻研究专家,都在这个研究所辛勤地进行科学实验,培植新品种、探索新技术、解决新难题。

陈深到国际水稻研究所工作后,主要与华人教授、高级科学家周波一道,研究稻瘟病抗病基因及克隆,这也是在全世界水稻种植中经常遇到的很难解决的一道难题。

当时,所内聚集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几百名科学家,国外的科技人员工作起来全部按标准化的程序要求执行,做任何一件事都一板一眼,非常细致,也十分较真。这让陈深开拓了视野,学到了国外科学家的很多优良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菲律宾是个岛国,那天,陈深站在马尼拉郊外的大海边,哗,怒潮十分壮观,尤其在风云变色、雷霆震怒的时候,浩茫的水域涌起拍天巨浪,汹涌的潮头如白虹贯空,扶摇齐天,扑向海岸,冲开海门,涌进内河。呵,大海每时每刻都在搏击,人生何不是如此?

马尼拉,是一个灯红酒绿、充满浪漫、充满诱惑的大都市,每到周末,一些耐不住寂寞的外国科研人员便跑出去喝酒、跳舞或进行其它一些活动,而陈深对外面的景象不闻不问,始终做到不离开研究所,一有空就与各国优秀水稻专家进行交流,或坚持在实验室和宿舍里搞他的学问,撰写学术论文。他决心利用这一年的宝贵时间多了解一些资信,多学习一些知识,多做一些研究,多结交一些同行朋友。

马尼拉地处热带地区,国际水稻研究所附近,大海、江水蒸发出一层灰濛濛的蒸气,闷热的天气使人不住的流着汗水,而带着浓烈的泥土芳香的空气扑进人们的心肺里去,使人心跳得象是要醉倒了一样。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苦中有乐。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无数次的实验、化验,陈深终于掌握了一系列的第一手数据,最后写出的学术论文在世界级sci权威刊物发表。丰富的调查资料,严密的分析论证,细致叙述描绘,独到的精辟见解,使陈深象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农业水稻界初露头角。

一年的访问学者生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

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归来后,陈深还是回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不久,他晋升为研究员,2019年又被任命为水稻病虫害研究室主任,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压力出动力,陈深团结带领全室科研人员精诚合作,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很快就打开了工作的新局面。这期间,陈深作为广东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广东省农业领域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带领团队先后为粤东、粤西、粤北以及河源、惠州、阳江、茂名、云浮等地提供科技服务。

20211月,陈深升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助理。半年后的20218月,陈深又被任命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成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中层骨干力量。

自然界对于人类,是十分吝啬的。她的每一座宝库都牢牢地闭锁着,从来不肯自动地向人类稍稍打开。如每一种生物、植物,它的生长规律、生长条件、生命基因,就象一部部天书,神秘而复杂,深澳莫则,而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就是破译这一部部天书密码的人。

于是,勇敢顽强的科学工作者们更向大自然探求着、奋斗着、索取着,百折不挠,终于用智慧的金钥匙将一座大自然的宝库打开,陈深就是这样的一位水稻科学家。他的团队用10多年时间,克隆了两个基因:一是抗稻瘟病基因Pi50,二是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并让抗病基因转育收藏在优良谷种里。这就解决了两大难题,攻克了三个技术难点:基因定位准确,基因功能验证精确,基因抗病机制明晰。

陈深说,搞科学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追求名利。他前几年做一个课题时,花了三年时间,结果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结果只好换方向,重新选课题,另起炉灶。有时研究到深夜灵感来了,整栋大楼只有一个人在加班,也要坚持。

多年来,陈深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和广东省农业厅等各类项目10多项;参加完成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和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等项目2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收录2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这些著作凝聚了陈深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在著书撰文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陈深的研究成果也荣获各级的科技奖励。他先后获得省、市级各类科技成果11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河源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大北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其中2项通过国际PCT认证),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个,审(鉴)定水稻抗病品种(系)22个。他还兼任着《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Scientific Reports》、《Euphytica》、《Biotechnology &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Plant Genetic Researce》、《Sugar Tech》等杂志审稿人。

这一篇篇论文、一部部专著、一个个奖项、一项项发明,记录着陈深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深耕20年的不凡成就,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为水稻的增产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这一项项技术难关被攻破,一项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陈深也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和肯定,并被委以重任。他2012年获得“珠江科技新星”称号;2016年获得广东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病害防控岗位专家,并进入广东超级杂交稻绿色安全高产高效示范工程合作项目实施专家组成员;2015.02 - 2016.02进入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作为访问学者;2016被评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并进入广东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专家组成员;2017年入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金颖之星”,并入选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2021年入选“金颖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23获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稻体系岗位科学家。

职务的提高,地位的提升,对陈深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是责任也是担当。

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甚至是曲折的、崎岖的。无疑,更高的科学高峰正在等待着陈深去攀登,正如叶剑英元帅诗作所说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是的,苦战能过关!在历史的新时期,愿陈深把生命的涓涓细流,汇进到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浩瀚海洋中去,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大地的丰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6    罗氏文学艺术网  皖ICP备16007674号-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