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章正文
佩良/7/11《巧用流水对》
作者:罗佩良    发布于:2018-07-11 08:57:10    文字:【】【】【

罗佩良2018/7/11

 

 

 

 

 

 

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如杜甫:1、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2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有些流水对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例如: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2、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例如: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2、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一般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举例说明:1、连贯关系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2、递进关系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一生不曾屈服,临死还要斗争。3、条件关系(1)、出句提出条件,对句说出结果。例如:苏振民赠李必才联:必须经得千般冷;才可炼得一段香。(2)、上联说结果,下联则说行动。例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4、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 5、转折关系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例如:已过半程临古渡,忽生一念转长安。从联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 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当的好

6、选择关系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例如: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

7、因果关系例如:春种千颗籽;秋收万担粮。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例如: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流水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8、目的关系目的关系的对联总是半联表行为,半联表目的,意思是为某种目的而有某种行为,或进行某种行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这就自然形成了上半联表目的,下半联表行为:例如:欲呼樵子说山事;便携春茶到竹林。或者倒过来上半联表行为,下半联表目的;例如: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同一上联,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对出不同逻辑关系的下联。

流水对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法微三》:严羽卿以刘眘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字格,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五言律中联以虚实对、流水对为上。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6    罗氏文学艺术网  皖ICP备16007674号-1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