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章正文
从一生到一世
作者:罗厚造    发布于:2017-11-27 20:22:59    文字:【】【】【

罗厚造2017/11/27

 

 

鄂东南罗氏宗亲会名誉会长罗添喜宗亲为《罗氏宗亲》会刊题字

 

 

 

             

        时光像蛇一样灵巧,转眼之间,2013年过去了。2014年,犹如国画大师徐悲鸿笔下的骏马,迎面奔啸而来。

        元旦刚过,春节又到,我们就这样匆匆忙忙地从一生穿越到一世了。

        2013年岁末那次筹备会中,大家决心要编辑出版宗亲会会刊。定下来的目标,就是2014年春节前一定要出版创刊号。在添喜宗长的带领下,在各位宗长的通力支持下,我们全力以赴,组稿、选文、付梓设计、排版印刷。

        时间很紧张,工作量很大,组稿很有难度,编务人少很少,困难很大很大。

        顾及不了这么多,开弓没有回头箭。听从内心的召唤,把这件事当使命去做。不管多么艰难,不管多少阻力,不管前面的路途中有几多不确定性,不管做的结果是好还是坏,也不管评价如何、毁誉怎么样。

        如果说这是一种义无返顾的气概,那么这种气概源自于我们祖宗的基因遗传。如果说这是一种不顾一切的执著,那么这种执著也是在效仿祖宗当年远走四方开基创业的壮举。

        多少个日夜,在搜集罗姓源流史料时,在收集前人的野史传说时,在查对先人编撰遗留下来的谱牒时,在遥想世代祖先逆境图强流徙天下的传奇场景时,在默思众多开基始祖赤手空拳、筚路蓝缕、插草标界、刀耕火种的蕃衍岁月时,有一种潜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在鼓荡着我的血液、在敲打着我的胸腔。

        虽说历史不能还原,但祖先的丰功伟绩足以史话。

        宜城立国,枝江散叶,汨罗复国,随水而安存罗姓,千里流徙难复国。古罗国留给我们的虽然是远古的传说和瓦当全无的遗踪,但在猎猎雄风八百年的楚国史上,有一罗姓蕞尔诸侯小国,曾经在南漳山水间,向强楚的战车长矛摇旗呐喊过。

        襄阳望郡,长沙世袭,南昌筑城,柏移林北神道远,瑭遇南塘理学长。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因为珠公的丰功伟绩而始有城墙。由此而发,豫章罗氏子孙遍天下。

        近二千年来,古村柏林一脉,更是流芳远久,德泽万世。秉持“种珠不如种德,种玉不如种树”的瑭公,虽未成仙,却已得道。自隋唐以降,进士探花多出其门,后裔名流辈出,仕儒商医并耀。就连他老人家崇尚的仙风道骨,也有后嗣罗公远得天授真传而胜之于蓝,可见他所种之德深厚无边。

        当然,前人留给后人的历史,未必都是波澜壮阔、环环相扣的连续剧,有时也是波诡云谲、断层断代的悬疑片。

        比如说,史料记载大唐神道罗公远是鄂人,而阳新中罗的开基始祖汉壑公,无论是处庙堂为官还是隐朝阳避祸,都是因为这个神仙道士的关联。可罗公远是古鄂州何地人氏?汉壑公来自江西何处?盛世大唐没有留给我们渴望的任何文献谱录,检遍正史野籍,至今足迹全无,惟有仙踪虹影。也就是说,自唐朝开基中罗的汉壑公系,子孙后嗣近处密布鄂(城)阳(新)大(冶),远处已播迁至咸宁、黄冈甚至川陕康,如果要去溯源唐朝江西迁出之根脉,已非易事。

        元末明初,烽火连天,大地沉浮,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战争之后,在一场声势浩大的移民浪潮中,从江西瓦屑坝移民集散点到湖北的千山万水迁徙途中,百家姓氏的壮丁一路占地开基,一路开枝散叶。近谱记录,大冶万二公、万三公、万五公、万六公就是这样来到大冶湖畔,沿岸开基落业的。如今子孙繁衍数万,可惜问穿百千谱牒,就是不知祖宗来自江西古饶州何地何公系何村庄。

        向上溯源,我们面对的是一头雾水,祖宗不经意间遗留给我们的家乘历史遗产,是一笔毫无头绪的断层迁徙史。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祖宗,我们可以去想象他们当时的艰难。为了留存宝贵的罗氏血脉,也许他们当时是在躲避战争杀戮时,不慎遗失了同样宝贵的家族谱牒;也许他们在当时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的开基辟地艰难岁月中,面对危机四伏的或生或死的环境,无暇顾及去梳理世系,养活儿女都很艰难,何况联宗序谱;也许他们那时接受教育的机会太少太少,真的是目不识丁有心无力,没有机会将家乘世系传文于后世。

        总之,我们的根系,就这样无头无绪,就这样千寻百觅难得、日思夜想不知。我们同样可以想象,这种痛苦,也应该同样困扰和折磨过无数代近祖先人。

        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走向何方?

        面对断代族史,面对根系的失落,我们在回答以上这人生经典三问的时候,是真的有点理不直气不壮。

        怎么办?只有去溯源穷寻,只有去继续寻根问祖。这应该是我们做后嗣的担当,这也是我们为人子的义务。只有找到源头,找到根系,我们才能说:对得住自己,对得住祖宗,对得住子孙。

        怎么做?创办这个宗亲刊物是第一步,开谱牒研讨会是第二步,去江西寻根对接,应该说是第三步了。当然,后面的活动还有许多,我们要面对的艰难辛苦,也是许多。只是,我们要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豫章书院的创始人罗从彦公,既是理学大师朱熹之师祖,也是曲阜孔庙从祀之首座。这珍贵的一席之地,真可以说是罗姓莫大的荣耀,殊荣确实难得。《论语》有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义是指孔夫子说教化的第一要务就是文字文章文献,当然也可以说是识文断字。对一个家族宗族和姓氏而言,家乘谱牒就是文献资料,没有家谱族谱这个文献资料,我们就无根可寻无祖可敬。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也是说文献的重要性。

        创办《罗氏宗亲》这个会刊读物,也希望是在宗亲联谊会友之外,在家族正谱之外,建立一个合族所需的文字互动平台,达到谱牒研讨分享、宗亲文化交流、史料拾遗补缺的功效。

        与现代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一样,古人对做人的目标追求,除了《大学》中的“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外,很是崇尚这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罗氏宗亲》这个会刊的创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罗氏合族同人立言搭建一个纸质媒介。大家可以看到,许多栏目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在这里,能够经常看到罗氏人才向上向学向善的文章大作,通过这些文字,宗族罗人能够学习到许多道德模范、孝悌忠良和公益善举、仁义大爱,那就达到了以此刊立言的冀望了。

        再者,如果我们借此平台之发轫,能够广为搜集、寻踪觅迹、上下求索,而至内调外联修补世代根系之断层,而能完成祖宗世系之无缝链接,那就真是功德无量了。做到这点,就对得住祖宗,也对得起自己这一生了,同时也可以去影响世人了。一个人,有高风亮节,能够行为世范,能够同化他人和感召他人,那就很了不起了,那就是古人所说的有德之人。这么多年,罗氏宗亲会这么多宗长族老,做了这么多公益孝行,算是当世立德。他们在影响和感召新生代的支援者不断加入,就是德泽后被啊。

        古人说的一世,是三十年。依三十而立,正好一代人。世代相传,就是讲传承无间,中间不脱节。当我们能够做到无愧祖宗时,当我们面对下一代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从我这一生到你那一世,我还是有所作为的。”那就不枉为人一轮回了,那也无愧于为人子、为人父了。如此,从一生到一世,我们也算是立功了。

        能够做到上面这三立,我们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三不朽。这样去自我安慰自己,岂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哉。

        快乐是体验感的幸福,不朽是精神上的永远。借《罗氏宗亲》的创刊吉兆,值此佳节来临之际,诚祝大家人生不朽!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上图为《罗氏宗亲》创刊号)

 

 

 

 

(上图为《罗氏宗亲》2/3期合刊)

 

      本文为《罗氏宗亲》创刊词,原文写于2014年元月24日,时兼任鄂东南罗氏宗亲会秘书长。该刊为鄂东南罗氏宗亲会会刊,

 

 

脚注栏目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0-2016    罗氏文学艺术网  皖ICP备16007674号-1
访问统计